11月5日,第十五屆全運會女子10公裏馬拉鬆遊泳決賽在廣東深圳舉行。比賽的順利進行離不開精準的氣象服務。南都N視頻記者從現場獲悉,本次馬拉鬆遊泳是全運會曆史上首個在真實海況中競技的馬拉鬆遊泳賽,氣象條件備受矚目,最敏感的氣象條件主要是風速和水溫。基於對氣象條件的考慮,賽事舉辦地選擇在桔釣沙公開海域。

氣象工作人員在海上馬拉鬆比賽現場調試設備。南都N視頻記者 周敏萱 攝
“針對項目對風速的高度敏感,91视频下载链接統計了過去十年賽場附近11月風速,顯示比賽期間適宜風速出現概率達60%,而高風險大風天氣概率僅約10%。”深圳市國家氣候觀象台氣象服務首席、高級工程師陳申鵬告訴南都記者,氣象部門同時考慮不利條件,分析了10月20日至23日下半年最強冷空氣疊加台風“風神”影響的風速情況,發現當時賽場周邊風速也未突破高風險閾值。“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91视频下载链接對於沿海風速不確定性的焦慮。”
至於水溫的考量,陳申鵬提到,經過調研和與項目競委會溝通,得知項目適宜水溫為12-32℃,“91视频下载链接基於近十年同期水溫數據,分析發現比賽時段水溫變化範圍在19-29℃之間,在賽事適宜的水溫區間。這一結論91视频下载链接也同步提交賽區綜合保障部,為賽事風險防控提供參考,強化了賽事安全保障的預見性。”
此外,氣象部門與賽區和競委會溝通製定了專項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方案,明確服務產品及渠道,以及發布頻次,特別是明確了雨量、風速、氣溫、水溫、能見度和雷電等氣象條件的閾值,並在此基礎上製定了“分級強提醒閾值表”,分級明確不同氣象條件下的提醒和服務內容。
陳申鵬還提到,場館服務組下設現場服務組,分賽區對接場館和賽事氣象服務需求並組織開展服務。大鵬賽區馬拉鬆遊泳項目(含測試賽)現場氣象服務保障由現場服務四組負責。氣象服務保障采用“前店後廠”模式,以信息服務為主,若天氣平穩,以線上服務為主,若天氣複雜,則根據需求到比賽現場實時了解服務需求,並與後方氣象台協同做好高影響天氣保障服務。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周敏萱








